1949年新保安战役大败后,傅作义喊来女儿:我有个要求,你必须办
解放战争临近尾声,古老的北平城笼罩在黎明前的阴霾中。这座千年古都的街巷间弥漫着紧张与期待,历史的转折点即将在此刻降临。
平津战事打响之际,战局态势已明显向共产党一方倾斜。傅作义虽竭力抵抗,却接连收到令人沮丧的战报,形势愈发不利。
最新情报显示,一个令人关注的重要信息正在浮出水面。这个尚未公开的讯息引发了诸多猜测,其具体内容和影响范围仍笼罩在神秘面纱之下。
听闻此讯,傅作义顿觉五雷轰顶,整个人如坠冰窟。这突如其来的变故令他猝不及防,仿佛整个世界都在瞬间崩塌。
在新保安战役中,他麾下最精锐的35军主力部队连同前来增援的104军军长安春山所率两个整编师,最终全军覆没。
傅作义的精锐部队在新保安遭遇惨败,主力尽丧,这位华北将领顿时陷入颓势。
傅作义的精锐部队全军覆没,这让他陷入沉思:这场战役是否还有必要继续?是选择顽强抵抗还是及时止损?
正当傅作义陷入两难之际,刘厚同悄然踏入他的府邸。这位老友的突然造访,为阴云密布的局势带来一线转机。
傅作义垂首静坐,却已辨出刘厚同熟悉的脚步声。这位德高望重的长者既是他的启蒙恩师,此刻又肩负着中共地下组织的重托,专程前来开导这位昔日的学生。
踏入房间后,傅作义始终保持着沉默,仿佛在刻意等待对方先开口。经过漫长的静默,他终于缓缓吐出一句话。
政治前途在此刻彻底终结,所有希望都化为泡影。
听闻此事,刘厚同轻拍傅作义肩膀温言相劝,目光中透着长者特有的宽厚与智慧。他深知此刻对方内心的挣扎,便以沉稳的语调给予慰藉。
过往的政治生涯已然终结,崭新的政治征程正待开启。
听闻师长这番话,傅作义黯淡的眼中闪过一丝微光,然而他仍低声叹息道:"全军溃败至此,前路茫茫,实在不知该往何处去。"
刘厚同当即劝解傅作义,时局已然明朗,蒋介石企图将其作为政治牺牲品以转嫁危机。继续顽抗只会徒增伤亡,不如把握时机,速与中共展开和平谈判。
傅作义紧绷的神经终于松弛下来,他深深吐出一口浊气,如释重负地望向讲台上的老师。
刘厚同耐心劝导傅作义,眼下选择和平谈判,既能保全古城风貌免遭战火摧残,又能确保城中数十万民众的生命财产安全,实乃造福苍生的明智之举。
傅作义沉默不语,目光深邃地凝视远方,脑海中已悄然勾勒出清晰的行动计划。
北平解放前夕,党组织秘密安排傅冬菊重返故里。这位潜伏多年的共产党员肩负特殊使命,以女儿身份对父亲傅作义展开思想工作,试图通过亲情纽带促成和平转变。
傅冬菊领命后迅速赶回家中,推门而入却不见父亲身影,屋内寂静无声,只余下令人不安的空旷感。
正当众人交谈之际,傅作义迈着稳健的步伐跨过门槛,身影出现在房间内。
傅作义落座后,目光落在刚进门的女儿身上,省去了客套话,开门见山地问道:
"请问您是否已经加入了中国共产党?"
傅冬菊否认了身份,但事实上她确实是共产党员。她坦言自己之所以否认,是认为尚未达到党员的标准。这种谦逊态度体现了她的自我要求。
听闻爱女的答复,傅作义沉默良久,眼神中闪过一丝复杂的情绪,最终选择缄口不言。
傅作义言辞恳切,流露出对女儿安危的深切忧虑。
傅冬菊被父亲的话语逗乐,嘴角不自觉地上扬,眉眼间漾开一抹明媚的笑意。
"父亲,您这番话未免太过离奇,我已不是懵懂幼童,怎会如此轻易落入他人圈套。"
傅冬菊轻声安抚父亲,向他保证此次接触的共产党人绝对真实可靠。她解释道,这次会面是经过组织严格安排的,对方身份毋庸置疑。
傅作义谨慎地询问来客身份,想知道对方究竟是受毛泽东直接委派,还是奉聂荣臻之命前来。
傅冬菊确实对此事毫不知情,她并未刻意隐瞒父亲,而是坦诚表示需要先向组织核实情况,待查明真相后再向父亲详细说明。
清晨的阳光刚洒进窗棂,傅冬菊便迫不及待地来到父亲书房。这次会面是她精心安排的,父女二人将在晨光中展开新一轮的交谈。
傅冬菊始终铭记对父亲的承诺,如实向他传达了毛主席亲自委派的重要使命——由她负责劝说父亲尽快接受和平谈判的提议。
傅作义听闻爱女此言,目光微动,沉吟片刻后缓缓开口回应道。
经过慎重思量,我决定重新评估和谈事宜的可能性。
数日后,傅作义主动邀约女儿相见。他凝视着女儿,缓缓开口。
冬菊,有项任务需交由你处理,此事至关重要,务必妥善完成。
傅冬菊察觉父亲语气格外郑重,明白他已深思熟虑作出决断,便恭敬地等待父亲开口指示。
傅作义向女儿传达了同样的指示,言辞简洁而坚定。他明确表达了自己的立场,希望子女能够理解并遵循这一决定。
他叮嘱女儿务必以父亲的身份向毛主席发送密电,强调必须经由中共秘密通讯渠道传递,确保信息安全送达。
傅冬菊微微颔首,这个请求对她而言并非难事。她随即请父亲口述电文内容,自己则执笔速记,准备妥当后便协助父亲将这份重要电报及时发出。
电文主要内容可概括为:
尊敬的毛泽东同志:
我深刻认识到过往的错误选择,决心结束无谓的战争纷争。为守护千年古都的文明瑰宝,保障百姓安居乐业,我郑重宣誓追随毛主席指引的革命道路,将毕生忠诚奉献给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伟大事业。
傅冬菊迅速协助父亲将这份重要情报通过秘密电台发出,交由地下党负责人王汉斌处理。她内心交织着期待与忐忑,迫切等待着组织的回音。
时光悄然流逝,转眼间已是第七个昼夜交替。日升月落间,光阴如沙漏中的细沙般无声滑落,日历已悄然翻过整整一周。
傅冬菊委托王汉斌转发的电报石沉大海,迟迟未见回音。傅作义心中焦灼难耐,当即召来女儿下达指令,命她火速联络地下党负责人前来会面,他要当面商谈要事。
傅冬菊察觉到父亲焦灼的心情,迅速将父亲的建议向组织作了汇报。经过高效沟通,双方很快敲定了会谈的具体时间和会面场所。
最初代表傅作义进行接洽的并非邓宝珊,而是《平明日报》资深记者李炳泉。这位采访部主任按照事先约定,准时抵达了指定会面地点。
然而,期待中的共产党代表始终未见踪影。时间一分一秒流逝,会场内的气氛逐渐凝重,众人的目光频频投向入口处,却始终未能盼来那个熟悉的身影。
傅作义怒火中烧,立即命人将女儿召回府邸,面色铁青地训斥道:"你可知自己犯下何等大错?"言辞间充满失望与愤懑。
真正的共产党人绝非表面功夫,他们始终坚守信仰,用实际行动践行初心使命。那些背离宗旨的投机分子,不过是披着红色外衣的冒牌货。
傅冬菊轻轻摇头,柔声宽慰父亲,她所接触的共产党人身份确凿无疑。她曾专程求证,连王汉斌同志也对此事感到困惑不解。
傅作义颓然跌坐,面色阴沉如铁,牙关紧咬火柴棍不放,木屑簌簌落下,转眼间便咬断了七八根。
傅冬菊注视着父亲焦躁不安的举止,心头骤然绷紧。父亲渴望和谈却杳无回音,这般情绪若引发不可控的后果,恐将招致难以挽回的灾祸。这个念头令她呼吸都变得急促。
获悉情况后,傅冬菊迅速向组织作了详细汇报。经调查核实,此次事件源于双方沟通中的信息偏差,并非中共方面有意失信于傅作义。
傅作义与中共方面重新启动谈判机制,双方再度委派特使展开新一轮磋商。
历经多轮艰难磋商,交战双方最终签署了北平和平解放的正式协定,为这座千年古都避免了战火摧残。
1949年1月31日,北平迎来历史性时刻,人民解放军先遣卫戍部队庄严进驻古城,标志着这座千年都城实现和平解放的伟大转折。
傅作义以清醒的决策力化解危机,不仅守护了北平的安宁,更避免了战事升级,为新中国的诞生铺就了坦途。
傅冬菊的贡献不容忽视,她在这场变革中扮演了关键角色。
